继福莱新材、汉威科技、申昊科技、奥迪威等企业后,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入局柔性传感器领域。7 月 28 日,晶华新材(603683.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已投资设立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将聚焦柔性多模态传感器的探索与研究。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这家新材料企业正式向智能传感领域延伸,更凸显出柔性传感器赛道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背景下的热度攀升。
作为国内胶粘材料及光学膜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晶华新材此次跨界并非偶然。其表示,新公司的设立是 "基于主营业务,寻求突破新材料在现有业务领域的应用"。这意味着其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探索,将与自身在高分子材料、薄膜基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形成协同 —— 柔性传感器的核心在于基材的柔韧性与传感精度的平衡,而晶华新材在胶粘材料、功能性薄膜等领域的生产经验,有望为传感器基材的研发提供独特优势。
此次布局的 "柔性多模态传感器",是当前智能传感领域的热门方向。与传统单一功能传感器不同,多模态传感器可同时检测压力、温度、湿度等多种物理量,在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医疗健康等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柔性多模态传感器能模拟人类皮肤的感知能力,使其更精准地完成抓取、触碰等动作;在医疗领域,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人体生理信号,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特斯拉 "擎天柱"、宇树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加速商业化,柔性传感器的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 GGII 预测,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对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达 274 亿元,成为不折不扣的百亿蓝海。
从行业格局来看,柔性传感器领域技术壁垒较高,目前高端市场仍由 Novasentis、Tekscan 等国际厂商主导,TOP5 企业合计占据 57.1% 的市场份额。但国内企业已加速追赶,汉威科技旗下苏州能斯达深耕十余年,建成千万支级生产线并服务 3000 + 客户;福莱新材通过子公司欧仁新材料布局,中试线进入调试阶段;奥迪威与高校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建成行业首条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生产线。晶华新材的加入,将让这场国产替代竞赛更趋激烈。
从产业逻辑来看,晶华新材的跨界布局既是对自身技术边界的拓展,也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当前,柔性传感器的核心材料与生产工艺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具备材料研发能力的企业跨界入局,有望推动行业在基材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例如,晶华新材若能将其在薄膜材料领域的轻量化、耐老化技术应用于传感器基材,可能会提升传感器的耐用性与环境适应性。
不过,柔性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壁垒不容忽视,从材料配方到传感机理的研究,再到量产工艺的打磨,都需要长期投入。对于晶华新材而言,如何将现有材料技术与传感功能有效融合,如何在多模态信号处理算法等 "软件" 层面实现突破,将是其接下来需要攻克的关键课题。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工业、家庭等场景,柔性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晶华新材等上市公司的持续加码,将推动行业进入 "材料 + 技术 + 资本" 的多方驱动期。这场跨界竞赛中,谁能率先实现技术落地与场景验证,谁就能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抢占先机,而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加速柔性传感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进程,为智能装备、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创新提供核心支撑。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